连续62个交易日零成交,威海银行沦为“僵尸股”

Connor 币安钱包官网 2023-03-27 66 0

3月7日,港股威海银行又一次以“0”成交收盘,至此,威海银行已经连续60多个交易日零成交。

港股市场的流动性一向都颇为“残酷”,冷热明显。既有腾讯、阿里巴巴这类日成交额能破百亿的“明星”,也有大量日成交额仅有数万、数千元乃至零成交的“路人”。

不幸的是,许多中小银行属于后者。

对于以威海银行为代表的后者,处境艰难,依然有大批排队等待上市,希望站到它的旁边。

抢入“资本游戏局”,却没有闪光点吸引资金流动,它们的最终宿命将去向何方?

威海银行沦为“僵尸股”

自2022年11月29日实现8000股成交量后,威海银行就再未出现过任何一笔突出的成交,K线近乎保持“躺平”状态。

这也引得外界投资者纷纷发出“停牌了么”的疑惑。

展开全文

威海银行H股常年横盘 图片来源:Wind

其实回过头看,从一开始威海银行的上市之路就并不顺利。

据了解,早在2013年4月该行就开始接受银河证券的上市辅导,并于2016年向上交所递交上市申请,但最终却于2018年撤回A股IPO申请,转而奔向了IPO门槛相对低的港交所。

2020年10月12日,威海银行才成功在港上市。

然而,好不容易登陆港股的威海银行,却并没有受到资本市场的欢迎,甚至坐上了“冷板凳”。

不仅上市当日平盘报收,还很快就迎来了破发,此后直到目前,威海银行都再未曾重回最初3.35港元的发行价。

纵观其上市以来,威海银行的股价走势就极其“稳定”,几乎连续两年的时间基本稳定在3.112、3.113港元/股的水平,仅有偶尔出现略微的浮动。

直到2022年5月份,威海银行股价开始剧烈波动,并出现大幅下跌。

11月8日触及历史最低位2.10港元/股,当日股价振幅21.93%。后于11月25日当天大涨19.03%,股价重回3港元以上达3.19港元/股,但随后不久又回落到3.10港元/股左右直至目前,颇有“树倒猢狲散”之相。

多家内地中小银行“零成交”

威海银行只是在港股遇冷的中小银行之一。

多家内地中小银行常年横盘,一些股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。

在3月6日这天,除锦州银行停牌外,有15家银行的当日成交额低于100万元,其中7家银行零成交,约占在港上市内地银行的20%。此外,成交额1万元以下的银行有3家,成交额1万元到10万元之间的银行有2家,成交额10万元至100万元之间的银行有3家。

贵州银行自2022年下半年至今,多个交易日的成交额在1万元附近,仅有一日交易金额超过10万元。

类似的还有泸州银行,从开年至今有成交的不到20个交易日,去年更是有过超40个交易日无成交的纪录,其中10月份全月无成交。

泸州银行年内股价走势 图片来源:Wind

除了大型银行和股份行,H股中小银行的交易表现都显得有些低迷。

内资中小银行难获青睐

分析背后的原因,这些股票流通盘本来就很小,再加上股市行情不好,大多数股民都套在高位。造成想卖的投资者因深度套牢者多而极少有人想卖,想买的投资者大多又没有兴趣买入或害怕买入后继续下跌。

再有就是很多主力持仓特别大的股票,也会表现出僵尸股的特点。

由于众多大资金持有不卖导致外面实际可流通的股票稀少,股票每天的换手率都在1%以下,大部分时间股价的波动都非常小。

至于威海银行等内地中小银行,往往就是倾向于前者。

因宏观行业环境预期走熊,加之个体盈利能力偏弱,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不足,才逐渐被边缘化。

依然前赴后继冲港股

而另一端,内资银行赴港上市似乎并不受影响。

在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纷纷完成上市之际,中小银行成为备战上市的主力军。

近年来,中小银行上市之路难言顺利,许多银行等待3至5年,仍然初心不改,资本市场全面注册制后,在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均已上市背景下,中小银行有望迎来一波上市潮。

据Choice数据显示,目前上市辅导备案公司约14家,包括汉口银行、天津银行、徽商银行、甘肃银行、温州银行、北京农商行、成都农商行等8家城商行及6家农商行。

2022年11月,宜宾市商业银行正式启动赴港上市,同年12月,廊坊银行公开招标选聘首次公开募股项目保荐人、香港及中国境内法律服务顾问、会计师事务所等。

某投行人士表示,中小银行去不了A股才会选择去港股或者美股。

首先,由于香港市场上市门槛相对低一些,通过在国际化市场上市,有助于提升银行品牌影响力;

其次,上市后有助于银行补充一级资本,拓展融资渠道,抵御外部风险冲击;

第三,通过上市也有助于推动银行加快完善内部治理,提升经营能力等。

背后原因:资本补充压力较大

目前,存量平移后的中小银行普遍更新了招股书的内容。

其中,广州银行、东莞银行和安徽马鞍山农商行的各项财务数据更新至2022年末。湖北银行、湖州银行、广东南海农商行、江苏海安农商行、江苏昆山农商行则更行到2022年9月末。

排队银行整体扩表稳健,具体来看,广州银行、东莞银行、湖州银行、广东南海农商行,截至2022年末,资产规模分别为7937.2亿元、5375.2亿元、1121.16亿元、2695.82亿元,同比增长分别为10.22%、11.6%、10.57%、8.45%。

业绩方面,广州银行、东莞银行营业收入分别为171.54亿元和100.75亿元,同比增长3.56%和6.6%;全年净利润32.97亿元和38.4亿元,同比增长-19.61%和15.6%。

广州银行表示,净利润减少是为可能出现的损失增提拨备所致,数据显示,广州银行近3年不良贷款率逐年攀升,由2020年1.1%上升至2022年2.17%,超过监管公布的2022年银行业1.7%水平。

此外,东莞银行、广东南海农商行资产质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化。其中,东莞银行较上年末小幅微增1个基点至0.93%;广东南海农商行由上年末1.08%增至1.15%。

资本充足情况方面,广州银行及东莞银行资本充足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态势,资本补充压力较大。

广州银行在招股说明书中称,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,将全部用于补充一级资本,提高公司资本充足水平。而安徽马鞍山农商行则并未披露上年末资产规模及资本充足情况。

文轩财经速评

对于内资银行如何获得港股市场资本青睐,最重要的是,提升可持续盈利能力,加快完善内部治理,提升风控能力,促进金融产品服务创新,更好服务区域实体经济发展,给足市场信心。

若一味低门槛上市,造成“管子大水少”的局面,必然又会加深中小银行股的流动性分化表现,所以未来,也很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内资银行股从香港市场回归A股市场。

评论